中国:未来的医学将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为了防治慢性病,降低居民负担,提高期望寿命,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行为和坏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筛查和早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规划》基本原则还强调,坚持共建共享。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规划》根据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环节,提出八项策略措施: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二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

三是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四是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五是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保障药品生产供应。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六是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政策环境,加强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推动营养立法,调整和优化食物结构,倡导膳食多样化,推行营养标签,引导企业生产销售、消费者科学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发展。

七是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防治服务,促进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应用。

八是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

 

未来健康事业,将是人人需要的事业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国家卫健委已经强调和准备立案,未来5~10年60%的药品将逐渐被下架,被保健品替代,国家也在增大力度推广和提倡国民的保健意识,将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人。

健康管理助力“健康中国”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同时,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也成为重大健康隐患,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管理产业。

 

视健康管理,预防慢性疾病,康养、医疗等机构可以通过增加设备等“硬件投入”以及改善服务流程等“软服务”为患者体检提供基础保障。功能医学检测设备微磁健康生命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功能早期筛查,制定个性化体检套餐,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管理。

随着“体医融合”、“医养结合”、“康养地产”“健康教育”等行业新转型跨界的趋势,以功能医学为主导的健康管理适宜检测和干预设备将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